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近日,该所提出“鼻内口罩”的新策略并创新给药剂型,经小鼠以及人鼻腔数字模型、人呼吸道仿真模型验证,发现可以在鼻腔壁处形成保护层,实现对病毒气溶胶的拦截,并能够使病毒失活。
基于多年的生物剂型工程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光辉和研究员魏炜团队创制了“鼻内口罩”。喷一喷,就在鼻子里戴了一层口罩!该新型“口罩”由携带正电荷的温敏型水凝胶(GEL)与表面高表达病毒受体的微米级细胞囊泡(MV)嵌合而形成保护层(MV@GEL)。
当病毒气溶胶被吸入鼻腔时,保护层中正电荷的GEL能够拦截,并吸附负电荷的病毒气溶胶颗粒,阻断其向下游气管及肺部的传播。而嵌合在凝胶中的MV能够进一步借助表面高表达的受体,诱捕病毒进入囊泡内部使其失活,以此保护鼻腔上皮细胞不被病毒感染。上述“拦截”和“失活”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病毒感染的风险。(澎湃新闻)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E-Mail:meettop@126.com